一人公司之《道德经》释义
三【艺火】
道生艺,艺生技,技生火,火生光。
世人常分艺术、技能与热情为三物,不知其本一也。
艺术无技则空,技能无火则僵,热情无艺则盲。
三者相生,如鼎之三足,缺一不可立。
故庄子云:
"技进乎道,艺通乎神。"
庖丁解牛,非止于技,游刃有余者,乃艺与道合也。
创作者当知:
-
艺如风,无形而有力——容错纳拙,方见真章。
-
技如器,久磨而利——千锤百炼,始得自如。
-
火如心,不熄不灭——守其纯真,终照前程。
稚子涂鸦,满纸"错误",而天真自现;
大师挥毫,偶有"败笔",而神韵愈真。
所谓艺术,非求完美,乃知取舍。
故曰:
"大艺容疵,至巧若拙。"
"十年磨一剑,不敢试锋芒;再磨十年后,泰山不敢当。"
汝之热情,即汝之道火;
汝之技能,即汝之舟筏;
汝之艺术,即汝之彼岸。
勿惧错,错者艺之始;
勿厌练,练者技之母;
勿疑心,心者火之源。
三者俱足,
则创作如庖丁之刀,
十九年若新发于硎,
与物宛转,与道同游。
(注:末句化用《庄子·养生主》"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"之意,喻艺道合一之境。)
01《若艺》
企者若艺,以无为之境成有为之事。
为道者不处众,为事者不循常。若依本心而行,则不安于俗成。忽焉一念生,或启人之明,或益物之理。善哉!不妨复作波澜。
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。创新者,始于未形,作于未萌,试于未途。不步既成之迹,不效他人之功。故曰:为天下谿,守其独异。众人熙熙,我独泊兮;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
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然则,能如婴儿乎?能守静笃乎?能复归于朴乎?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每位企业家都是艺术家”
如果你是以自己的方式做你自己的工作,那么,你不会对现状感到满意。也许你的脑海会浮现如何让某个人变得更聪明、或者让某件事运作得更好的想法。那太好了,再制造一些麻烦吧。
从事属于你自己的工作很重要。创新来自开始、说出或尝试某些新事物——而不是效仿别人已经做过、或者对他人有效果的事物。所以,做一个制造麻烦的情报员吧,选择跟别人不一样的路。这需要极大的创造力,但幸好你可以尽可能地展现出你的创造力。
02《为道》
道可道,非常道;业可业,非常业。
世人常言"从尔所好",吾不以为然。此说甚陋,且贻害无穷。好者,可悦而不可恃。当察其所由:是逐外物之华,如利禄声名?抑或根于本心之诚?然纵有所好,犹未足也。
故圣人不贵难得之货,而求交汇之机——使己之所能,恰为人之所求。尔之欣悦,须与人共;尔之所创,当为人需。纵使奇思妙想令尔雀跃,若无人问津,终是虚妄。
为道日损,为艺日进。欲至交汇之地,必先精于艺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,乐之者不如善之者。若艺未成,可作闲趣自娱;既不必示人,亦不必牟利,此闲趣之妙也。
若艺未精而志不坚,当自问:愿穷毕生之力臻于至善否?其可则进,不可则退。
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若勤勉经年,犹不得其门,当易其途——非人皆通百艺,尔尚未遇真机耳。不必求为天下先,但须日有所进。
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当广思虑,勤生新意。假以时日,必得其所好且所善者。常现常为,则近道矣。
好者微妙。或非醉心于事,而沉酣于理;或非钟情于物,而专意于人。当其处于交汇之地,虽粗见其表,实深得其髓。
是故圣人云:觅交汇之处,合己之能与人之需,则道业生焉。
————
“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?”
我不相信“追随你的热情”。我讨厌这个建议,而且这是可怕的建议。热情很好,但需要经常检视。你的热情是受到外在的奖励(比如财富或名声)所激励,还是受到内心的核心价值观所引导?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,光拥有热情是不够的。
相反的,你应该找到交汇处——也就是有意义的工作,与能够帮助愿意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付费的人的交汇处。
仅仅你对某件事感到兴奋是不够的,其他人(你的受众)也要够兴奋,愿意为此付钱给你才行。你可以创造出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产品,让你每次想到它都会发出幼稚的“高分贝尖叫声”。但是,如果没有任何人想购买它,那么你就无法用它做生意。
要到达交汇处你需要大量的技艺。你必须擅长做某件事。你当然可以对它充满热情,但是你也必须熟练。否则,请把它当成业余嗜好,在你休息的时候好好享受就好。你永远不必跟任何人分享你的嗜好,或者利用它们赚钱,这就是嗜好的美好之处——它们可以只属于你自己。
如果你还不怎么擅长你的技艺,还不足以让它成为全职工作,那么请问问自己,你是否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,去成为世界上最擅长的人。如果你愿意,那就继续做。如果不愿意,就去找其他的事吧。
当你付出时间与努力后,你依然没办法接近最佳状态,那就找些不一样的事——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每一件事,而你只是还没有找到你的最佳打击点,因此你必须适应情况去做出改变,实验新的事物。你不必成为世界上最好的,但是你必须以显著的方式不断改进。
尽可能试着产生更多的想法。致力于定期发展新想法,最终你会找到一件自己有兴趣且擅长做的事。你必须以经常现身执行的方式来增加提升的概率。
热情是一种有点微妙的东西。举例来说,即使工作本身不是你着迷的东西,你还是可以对工作过程或参与其中的人充满热情。你可能会爱上它的本质,而不是爱上它的表面,尤其是当它处于你的技艺与热情的交汇处。
找到可以满足你的兴趣与技艺的交汇处,并找到愿意为你的时间、工作、产品或服务付费的受众。
03《失道》
道者,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
昔者,吾与二友共立一业。一者善工于码,今在名门;一者精于市易,屡创业成。各知其能,各显其长。
其业何为?为绿林之商设网告之途,使环保之博得彰其声。吾心甚悦,盖素来投身环保之善,此业合吾志、契吾能。更立善款随利增之制,欲使商道与天道并行。
然则,巧技仅为其半。纵有干将之利,无樵者之需,终为悬璧。
彼时吾友皆俊杰,今亦如是。设精美之制,立坚固之码,谋妥当之策,欲聚众而市。数月勤勉,终成妙品,观者亦欣。既有欲投告之商,亦有怀流量之博,皆翘首待"绿标"之彰。
忽焉天发杀机,戊子秋,金融倾覆。虽未直击,而众商告费尽萎。
吾辈货利归于虚无。竭力寻客数月,终不得不弃。吾等所创,自谓精妙绝伦,合志契心。然终无一人愿付、能付以资。
三子各尽其巧,而观者不见其值。天地翻覆之际,吾业竟无立锥之地。
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,而莫知其所由来。此之谓失道。
故圣人云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
————
“有没有人用金钱来认可你工作的价值?”
2007年,我跟两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间公司。其中一位是程序设计师,现在在推特上班。另一位是市场营销人员,已经创办了多间成功的公司。我们都知道我们各自的工作能力。
这间公司是为环境友善企业提供服务的在线广告网(在关注环保的博客上投放广告)。我感觉这是个完美的点子,因为我一直在参与环境慈善事业,环保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,所以,建立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的科技公司,跟我的价值观与专业技能相符。我们甚至把慈善捐赠跟公司的商业模式绑在一起,因此当我们公司的收入成长时,我们对环境团体的捐赠也会跟着增加。
有时候,拥有精妙的技能只是公式里的一部分。你还需要有受众愿意花钱来交换你的工作成果。
当时我的那些合伙人是我的好朋友,而且还是成功人士(他们现在仍然是)。我们拥有最好的设计、可靠的程序码,以及适当的策略,能为我们的产品建立受众与消费族群。
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准备,开发出完美的解决方案,让我们的受众也对我们的方案感到兴奋。我们拥有一些有兴趣把广告投放到我们的网络的公司,同时也拥有一些高流量的出版人与博客作者,他们热切地希望在他们的网站上刊登“绿色限定”的广告。
然后,2008年9月到来,全球金融市场大崩盘。即使没有受到直接的冲击,许多公司的广告预算也都萎缩甚至消失了。
我们产品的经济利益变成零。在试图寻找新的广告客户几个月后,我们被迫放弃了这个计划。我们打造出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产品,而且这项产品完全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与热情。但是到最后,没有受众愿意或能够为这项产品付费。
我们三个人都把我们的技巧与能力带到这项计划中,但是目标受众没有看到足够的价值或必要性来完成交易。由于金融市场崩盘与发生变化,我们的企业没办法站稳脚跟。
我与我的合伙人投入这项工作,但最后却失败了,因为我们无法在经济紧缩的环境下,说服受众相信它的价值。
14《自真》
道法自然,而万物生;人法先贤,而真我成。
世人常惑:学乎?窃乎?仿乎?创乎?
然圣人不耻下问,智者善借他山。
模仿者,学之始也;
改良者,智之进也;
自成者,道之成也。
譬如习字,先临帖而后自运笔;譬如学歌,先循调而后成新声。非窃也,乃承也;非盗也,乃化也。
故老子云:
“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”
古之精华,今之阶梯;他人之作,汝之养分。
然,止于模仿者,如鹦鹉学舌,虽似而非真;
化而用之者,如蜂采百花,终成己蜜。
汝之故事,唯汝能言;
汝之真声,唯汝能唱。
他人之镜,可照汝形,然不可代汝行路。
故创作者当:
-
广纳百川,不惧源流。
-
熔铸古今,不拘形迹。
-
终归本心,不迷外相。
大匠无定法,而自成规矩;
至人无旧途,而独辟蹊径。
初始之“窃”,实为问道;
后时之创,方见真吾。
空屏之怖,不在无物,而在执念——
放下“独创”之妄,始得真创之机。
故曰:
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。”
“得鱼忘筌,得意忘言。”
汝若执他人之形,终失己神;
汝若化万物而用,终成一家。
勿忧仿,但求真;
勿惧同,但求异。
千帆过尽,终见己岸。
————
“模仿别人,不如讲出自己的故事”
大多数艺术家不会认为我的过程是偷窃。并不是每一幅微笑女子的画作都是达·芬奇的仿冒品,也不是每一个网站都是史上第一个网站的复制品。如果你在做类似的事情,使用相同的工具,总会有相似之处。
模仿是把某样东西拿来冒充是你自己的东西。这样不好——但并不是因为这么做太明目张胆,所以不好。这样做之所以不好,是因为如果你模仿别人做的事,那么你就没法讲出你自己的故事。你的故事是你用来创造的独一无二的镜头,它是让你的工作成为你的作品的东西。”
艺术家以不同的素材作为出发点,述说他们自己的故事。每个人都会受到前人的影响。创作并不存在于真空状态之中。
当我们有灵感时,我们不必为寻找创作灵感而烦恼。我们的缪斯女神就住在别人的作品里,它可说是无处不在。以别人的成果为基础,来发展并优化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与特色。
盯着空白的显示屏,然后告诉自己,“现在,创造出一些很棒的东西吧”。这可能是件很恐怖的事。
尤其一开始的时候,我没有因为偷窃而担心自己触犯法律。我是基于教育目的,而去抄袭与模仿。为了自学复杂的事情,我无耻地去偷。
在我拆解偷来的东西的同时,我也正通过这种方式,学到我所知道的一切——不是经由学校,而是经由偷窃与反复改良。
15《妙造》
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
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
世人见其成,不见其生;慕其华,不知其拙。夫大巧若拙,大智若愚,创造之道,亦复如是。
初者混沌,如婴孩之涂鸦;继而反复,如匠石之琢玉。百炼成钢,千修得道,非一日之功,乃累世之积。
故圣人云:
“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”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。”
汝见其光华,不见其磨砺;汝羡其流畅,未历其删修。譬如江河,奔流万里,然其始也,不过涓滴。
是以创作者当:
-
安于拙,不厌其粗。
-
甘于磨,不避其难。
-
乐于试,不畏其败。
道在途中,不在终处。
魔在过程,不在结果。
世人求速成,如渴者饮鸩;汝当守缓进,如农者待秋。一稿不成,再修之;一法不通,再试之。百转千回,终见真章。
故曰:
“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。”
“拙者得道,巧者失真。”
汝若执迷于成,则失其趣;若沉浸于行,则得其乐。
勿问终局,但享其程。
勿惧其丑,但爱其生。
劳动即报酬,探索即魔法。
创造之道,本自具足。
————
享受创造、发明和探索的美妙
创造力是魔法的一部分。然而,更大的部分需要我们去反复改良,直到产生漂亮的成品。
从初稿到最终成品的过程,通常会非常丑陋。需要做很多可怕的草稿,尝试错误的想法或路径,才能让不成功的东西变成好东西。就像拼图盒一样,只有当创意行得通的时候,它才能发挥作用。
我们太把创意偶像化,因为身为创意的消费者,我们只看到最终的成品——它是可能需要耗费几天、几周、几个月或几年才能完成的某样东西的最佳版本。最终的产品包含了大量的策划、编辑,以及反复改良,直到它变得真的很棒。
所有创造型的工作,都包含一个别人永远看不到的过程。一个好的设计,或是一个抛光过的产品,会让过程看起来显得很容易,尽管实际上需要付出很多辛劳的汗水。写一本书也一样。如果最终的成果是一本读起来精彩流畅、容易阅读的书,那么这本书可能进行了几十次的修订、无数次的编辑,以及大幅度的调整,才能让它有这样的效果。这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。
好的成品不像社群媒体上的最新情报——只在一两秒钟内很重要。它们的价值可以持续一辈子(或更长时间)。
一旦你公开你的作品,它应该让人感觉是合理的——就像它全部累积起来的样子。我的网页与写作项目,只在它们完成时才会有意义。在它们完成之前,它们可以是疯狂的、肮脏的、混乱的。
才华与天赋通常是反复迭代的。事物在发挥作用之前是不成功的。你不需要一开始就成为专家,你可以边走边学。
创作的过程是艰难且充满挫折的。但是,只有当你把焦点放在最终目标时,“这样行不通”才会变得烦人。当你完成某件事情时,这件事是为别人完成的;但是当你在从事某件事时,这是只为你自己做的。
这个过程就是魔法产生的地方。享受创造、发明、探索的美妙。不要等到结束了才感觉获得奖励,有时候,它可能永远不会发生。劳动就是报酬。
16《比较》
夫比较者,道之华而愚之始也。
世人常观其成而慕其果,不见其耕耘之苦。譬如观江河之静,不知其源流之曲;睹林木之秀,未察其根柢之深。彼之完美者,实乃汝心所幻,非其本真也。
上工若拙,大巧若拙。创作者之途,必经历九九八十一难,而后得见真章。彼之成果,乃千锤百炼而后显;汝之历程,亦当循序渐进而不殆。
何以较之?以己之全,较彼之华;以己之实,较彼之虚。此犹以方纳圆,以白染苍,岂可得乎?
故圣人云:
"为而不较,作而不争。
知白守黑,安住本心。
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"
汝道自成,何必量人?汝工自贵,何须较物?守其母,得其子;知其荣,守其辱。是谓玄德。
————
“我们刚才讨论过为什么创作过程是丑陋的。另一方面,把我们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拿来比较也是徒劳无功的,因为我们不知道、也看不到他们劳动的全部过程。
最终成果看起来总是很容易,好像没有其他更好的达成方法。但是,你所看见的最终成果,是需要实际的努力才能达成的成果。你或许永远都看不到这些成果背后的真相。在获得“明显的”结论之前,成果的主人可能经历过失眠的夜晚,成果也可能经历了108次顺利的反复改良。
比较是困难的,因为我们试图把完整的、有缺陷的自我,拿来跟另一个“完美的”人相提并论。这样做是把我们自己的真实面貌,与他人的幻想版本相比较——但你不能把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拿来相提并论。即使情况相同,比较,能满足什么目的呢?
“享受旅途与丑陋的过程。这是属于你的。别再用任何人或任何事物来衡量你自己,思索一下,有价值的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。”
17《创生》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初者,混沌也。拙者,道之始也。世人常畏其初作不工,遂止而不前。殊不知,大巧若拙,大成若缺。
夫创作之道,先求其有,后求其精。譬如掘井,先得浊水,而后可澄;譬如种木,先有曲枝,而后可直。初稿之陋,非败也,乃生之根也。
故圣人云:
“为学者日益,为道者日损。”
初时纷杂,如江河奔涌,不择细流;后时精炼,如大海深沉,去浊存清。
是以,创作者当:
-
守其朴,不拘于形。
-
容其秽,不厌其粗。
-
任其流,不强其工。
待其势成,再徐整之、润饰之。譬如陶土,先抟其坯,后雕其纹;譬如铸剑,先冶其铁,后砺其锋。
故曰:
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,天下难事必作于易。”
初虽拙陋,然积跬步以至千里;始虽混沌,然持恒心终见天明。
勿惧其丑,但求其生。
勿忧其杂,待时自清。
————
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说,锲而不舍地完成初稿或原型是很困难的。无论是写作、设计、拍摄或是其他任何事情,都是一样的场景。第一次的尝试不会很糟糕,因为想法还没成形;它之所以糟糕,是因为它往往是我们应用到项目中,各种想法与脑力激荡的大杂烩。当中可能会有太多的想法,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想法,以及更适合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执行……之类的事情。
在这个阶段,先收起你的编辑角色,只要把想法写下来就好。进行脑力激荡,直到你想不出任何想法为止。
专注于这个想法,而不是专注于这个想法要如何呈现。
为了创造出东西,你要尽可能地去创造,即使很糟也没关系。编辑、抛光和策划拓展都可以之后再进行。
我通常会故意把初稿写得很糟糕。“这些初稿极为难看,而且有些甚至是我不愿让我的编辑看到的内容。但我把这些想法写在(虚拟的)纸上,接着继续发展下去——然后,我拥有了一些具体的内容可以塑造成形。
借由专注于这个想法,而不是专注于这个想法要如何呈现,我可以之后再反复改良它,直到它准备好供大众消费。
18《守真》
道無終,行無止。
世有求道者,欲得一法而永逸,然大道無窮,豈有竟時?聖人日進而不息,愚者得小成而自縛。故曰:「大匠無休,至人無息。」
擇己路者,勇也;守己道者,真也。
眾人趨安,循舊跡而行,如夜行持炬,唯恐失途。然汝獨行暗徑,無光可借,唯憑心之所向。此非愚也,乃誠也。
懼乎?然懼者,道之始也。
疑乎?然疑者,智之端也。
跌乎?然跌者,行之證也。
汝之業,非獨汝事,亦眾生事。汝心所向,必與世有應,猶水映月,空谷傳聲。故當:
-
守己真,不隨波而靡。
-
持己志,不因懼而止。
-
行己路,不問終而進。
世無完美,唯求無愧。
道無終點,唯有前行。
汝之懼,永不消;汝之惑,永不盡。然汝可行於懼中,進於惑裡。一步復一步,終見天光。
故曰:
「大道至簡,唯在堅持;至真至難,唯在誠己。」
汝心所指,即汝道所在。勿問終局,但問本心。
————
忠于自己内心的方向
这不是真正的终点,因为创造有意义的工作并非指那些你曾经完成的事情。它是持续不断的——有时必须挣扎,有时却很轻松,但它永远不会结束。没有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会说:“很好,我最后一件作品真是他妈的史诗级的,就到此为止了。”即使是杰斯(Jay-Z),他也在宣布退休后又再度复出(到目前为止已经好几次了)。
选择属于自己的路,可能是你做过最可怕的事情之一,因为到头来,你不得不为结果负责。你不能在做了之后,事情不成功就责怪别人。无论是失败或成功,完完全全是你的责任。
这本书就是我所知道的一切(或者至少是我所知值得分享的所有事)。全部都在这里了,我希望你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。而且很显然的,要阅读我所知道的一切,并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。
试着去融入群体,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安全的事。但是已经有太多要融入的事了。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冒险,听起来很难也很可怕,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?我们可以保持安全,并且以“正常”的方式、屡试不爽的方式,或者其他人先走过且获得成功的方式去做事就好。
走属于自己的路,代表不带手电筒(或手电筒App)就走进黑暗中。然而,也没有其他方式,可以让你根据你的价值观去过有意义的生活——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。
你的工作或作品不只与你有关,也与消费它的人有关。找到你自己的价值观与意义,以及跟你的受众愿意买单的相符之处(即你们的交汇处),这是一件神奇的事,也可能是需要花一辈子来达成的事。
当然,在路上你也许会害怕。不过,向前走的唯一方式,就是迈出一小步,然后另一小步,再接着另一小步,不断地向前移动,直到它像在走路或跑步。你内心的指南针指向你重视的事物,所以无论失败或成功,忠于你内心的指南针所指的方向,你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。你所创造的作品就是你自己的倒影,所以当它越靠近属于你自己的磁北方,它就更加有意义。
这不是终点,这是起点。借由在新的方向上迈出一步,稳健地在新的道路上向前走。想要坚持你的价值观,需要你不断地确认并重新评估你在做什么。恐惧永远不会消失,但你可以控制它们,并在恐惧的同时努力做好有意义的工作。
你必须对你带给这个世界的工作或作品负责,所以为什么不把这项工作变得更出色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