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 - 序
具备一定能力的开发者,往往都会有自己独立开发上架一款产品的梦想:用自己的技术,创造一款有自己署名的App,无论是否能赚钱,最起码会是自身一种能力的认可和证明,在个人简历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老话说: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在独立开发这件事上,技术并不是能做成产品的必要条件,往往从技术出发所作出的来的产品,会堆叠很多复杂的算法,会有围绕着一个技术问题花很多时间,所谓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。用户并不会去理解产品背后有多么复杂的技术,不会因为几十万行代码买单。如果是在用户遇到问题时,你的产品背后的技术能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,用户就会接纳你的产品,接纳了才会有付费的可能。
这时,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,就需要深刻地理解用户问题背后更加深层次的需求。就拿最经典的例子来说,用户之所以购买电钻,最根本需求其实是只是想在墙上个打孔,那基于打孔这个需求来看,究竟是去研发一块更复杂功能更多的的电钻,还是提供更方便的打孔服务呢?借此,理解用户的需求,就可以分简单地分为两部分:可见部分依赖于洞察力,不可见部分依赖于判断力。
作为独立开发者,理解用户需求是其一,现在很多高频场景已经被各种产品覆盖了七七八八,要想做出一款受人追捧的产品,就需要做找到跟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,需要提供比现有的更高效的解决方案。很多人会有一个错觉,叫做「观察者偏差」,就是会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认为市场也有类似的需求,就好比说我喜欢喝比利时精酿,就想开一家精酿啤酒馆,但实际上罗斯福啤酒就没几个人真正喝过,缺少足够数量的调研,对于许多司空见惯的事情都会熟视无睹。用户使用你的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一种交易,而交易的逻辑就是要做到效用最大化,效用最大化说白了就是物超所值,所以说用户选择你产品是有机会成本的,如果不能一开始就解决用户的问题,用户就很难二次买单。
我会在本专栏写下100条我在独立开发中的思考,以及我所学习和运用的思维工具,借助我的具体案例,给想要做独立开发者提供一个反面案例,希望你能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有前车可鉴。